大家都在搜
纵横小说
首页 历史 历史传记 驺虞幡
第二十九章 刘渊的故事
作者:晋寒本章字数:3639更新时间:2020-06-15 23:07:32

刘渊,字元海,匈奴族,出生于新兴(今山西忻州),他是匈奴著名首领冒顿单于的后代。

汉高祖刘邦曾经将一位宗室之女,作为和亲公主嫁给冒顿单于,并与冒顿单于相约为兄弟,所以,冒顿单于的子孙都以刘氏为姓。刘渊的父亲是并州匈奴部族左贤王刘豹,刘豹非常仰慕汉人的文化,于是他就给儿子起了一个汉人的名字。

刘渊年幼时,就非常聪慧。刘渊七岁时她的母亲呼延氏去世,他伤心得捶胸顿足,嚎啕大哭,旁人都被他的悲伤所感动,宗族、部落的人都赞赏他的孝顺。当时,曹魏司空王昶等人听说后也非常赞赏刘渊,并且派人前去吊唁。

晋武帝咸熙年间,刘渊十五岁,作为人质来到洛阳。当时曹魏权臣司马昭经常把少数民族首领的嫡子召到都城作为人质,来确保这些少数民族首领不敢随意发生叛乱。司马昭很看重他,给了他很好的待遇,刘渊在洛阳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,他甚至还可以在朝廷做官。唯一的限制是,没有皇帝的许可,他不能离开洛阳。

刘渊自幼爱好学习,拜上党人崔游为师,学习《毛诗》、《京氏易》和《马氏尚书》,他尤其喜爱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孙吴兵法》这两部书,基本上都能倒背如流,而像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以及其他诸子百家的著作,他都无所不览。老师们都称赞他是学习方面的天才。刘渊曾经对周围的同学说道:“我每次看史书的时候,往往禁不住要鄙弃随何、陆贾这样的文弱书生,完全没有将略之才;而周勃、灌婴两人就是一介武夫,毫无文采。他们碰上了汉高祖和汉文帝这样的千古明君,都不能拜相封侯,可见他们的能力实在是不行啊!”他口中的这些人其实都是汉朝开国的著名功臣,连陆贾、周勃等人他都看不上,可见他自视甚高。当然,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,这些人的能力比起我刘渊来说,差得太远了。

刘渊不仅学习能力出众,他的个人武功也非常高超,他不仅臂长而且善于骑马射箭,体力远远超过一般人。他的姿态、仪表魁梧,身高八尺四寸,胡须长三尺多。京城善于看相的人都说:“像刘渊这样外表不凡,器宇轩昂的人,我还是第一次见到。”于是,他们对刘渊都非常崇敬,彼此间都建立起了很深的交情。太原人王浑尽管身为长者,但却像对待朋友一样虚心地对待他,并且让他的儿子王济拜见他。

泰始年间以后,王浑多次在晋武帝司马炎面前推荐他,于是晋武帝召见刘渊,与他交谈,非常赏识他。晋武帝对王济赞叹道:“刘渊的容颜、仪表,即使是春秋的由余、汉代的金日磾也不能高出他。”由余曾经帮助秦穆公称霸西戎,匈奴王子金日磾是汉武帝所器重的辅政大臣。可见,晋武帝司马炎也非常认可刘渊的能力。

王济接着说:“刘渊的外在仪表、容颜,确实如陛下您所说,然而,他的文武才干又超出由余、金日磾很远。陛下您若能让他担任讨伐东吴的军事统帅,那么江南地区就可以平定了,天下也就能归我大晋所有了。晋武帝欣然点头赞许。

但是此时的大臣孔恂、杨珧赶紧劝诫说:“依臣观察,刘渊的才干现在无人能与他相比,如果陛下不重用他,他就成不了什么。如果陛下把伐吴大军的兵权交给他,树立他威望,那么,平定吴地之后,恐怕他就会自立称王了。刘渊他不是汉人,必然会有异心。”晋武帝司马炎沉默了好久,刘渊文武全才,他做统帅能力没有问题,但是万一他真的有反叛之心,那就非常麻烦了。于是,晋武帝司马炎更换了军事统帅的人选。那一年的刘渊,二十六岁左右,他错了一飞冲天的机会。

他在洛阳过起了浑浑噩噩的生活,不知不觉,又蹉跎了十年的时光。

咸宁五年正月,鲜卑族首领秃发树机能起兵造反,攻陷了秦州和凉州。晋武帝司马炎需要寻找一位能力出众的军事统帅,这时上党人李憙推荐了刘渊,他说:“陛下您如果能够授予刘渊一个将帅的封号,让他征发匈奴五部的兵众,他一定带兵收复西部的秦州和凉州。”

然而这一次,大臣孔恂又站出来反对:“李憙的建议,只会给国家带来祸患,陛下千万不能听他的。”李憙勃然大怒道:“凭借着匈奴人的强悍,刘渊的大将之才,只要他带兵出征,获胜的希望就很大,孔恂你有什么反对的!

此时孔恂慢条斯理的说道:“刘渊能够平定凉州之乱,斩杀秃发树机能是没有问题的。但是陛下就不怕他在割据凉州,起兵造反吗?如果刘渊有了地盘和兵权,那恐怕他就不会听从陛下的命令了。”晋武帝于是放弃任用刘渊的打算。

后来,他的朋友王弥要从洛阳返回故乡东莱,刘渊亲自为王弥饯行,他流着泪对王弥说:“王浑、李憙因为同乡的缘故而对我有所了解(王浑,李憙都属于山西人),他们常常在皇帝面前推荐我,但总有一些人在皇上面前说我坏话,导致我无法受到朝廷的重用。我的志向和抱负只有您才能够体会,但是我这辈子大概没有机会去实现了。恐怕我死在洛阳,永远与您诀别了。”他一边放纵地喝酒,一边语调悲凉,在坐的人禁不住因此而流泪。

刘渊的这个异常举动被齐王司马攸注意到了。一个身份显赫的匈奴贵族,他口中反复念叨的“志向和抱负”到底是什么?齐王觉得匈奴人和汉人打了几百年的战争,因此刘渊这个人不得不防。

司马攸赶紧进宫禀告晋武帝司马炎,他说:“刘渊心怀异志,建议陛下早日将他除掉。”这时在场的大臣王浑却说道:“刘渊是长者,他目前还没有图谋不轨的举动,他的抱负是想为我大晋王朝效力,不是齐王口中的发动叛乱,振兴匈奴。现在我们要用德政使远方的少数民族归顺,怎么能够仅仅因为自己的疑心就杀掉他呢?”

司马炎同意王浑所言,没有杀掉刘渊。刘渊非常幸运地躲过了一劫。

经过这一事件后,他明白了言多必失的道理。从此以后,他学会了喜怒不形于色,谨言慎行,在接下来的数十年时间里,他都表现得非常低调和沉稳。

太康十年(289年),晋武帝给了刘渊一个北部都尉的小官。刘渊在任期间,严明刑法,禁止恶行,他不看重财物,爱好施舍,与他人相交,推诚相见。于是匈奴五部的豪杰都纷纷投奔到他的门下,就连幽州、冀州知名的儒生,都愿意与他交往。

可是一年后,刘渊因为部人叛逃出塞而被免官。他也没有任何抗议,选择默默接受。那一年,他五十岁了。依照当时的人均寿命来看,刘渊的这辈子也差不多快到头了。对于一般人来说,所谓的理想和抱负早已随着时间流逝而消磨殆尽了。

但是,刘渊不是一般人。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,但它的志向却在千里之外;有远大抱负的英雄即使到了晚年,他的壮心雄心却仍然不会停止。我刘渊有经天纬地之奇才,如果就这样庸庸碌碌地死去,那我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。

洛阳的金钱和美女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的吸引力,他也没有赌博、吸食五石散等不良嗜好,总之,相比那些贪图享受、醉生梦死的贵族官员,刘渊在生活上的作风,简直就是圣人的标准。但是,这并不代表他没有欲望,只是他的欲望,没有人可以满足。

在刘渊看来,他的人生就是要顶天立地,轰轰烈烈。如果一千年以后的人们,不知道他刘渊是谁,那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的耻辱。我刘渊是一个可以名垂青史的人,我这样的旷世奇才,绝对不甘心像蝼蚁一样老死在洛阳。

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不久,西晋王朝陷入八王之乱。成都王司马颖手下的大臣觉得刘渊这个人忠诚可靠,便推荐他来河北邺城做官。

此时在洛阳的刘渊已经被免职,无官可做。待在洛阳没有任何机会,还不如去成都王司马颖那里碰碰运气。于是刘渊便来到了河北邺城。

不久,刘渊的大舅子呼延攸偷偷地来到邺城,秘密地告诉他, 在刘渊的堂祖父刘宣的主持下,在并州老家的匈奴父老们一致推选刘渊为大单于。刘渊问道:“你们推选我为大单于,是想做什么呢?”呼延攸告诉他,汉朝灭亡之后,匈奴人的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,现在司马家骨肉相残,国力衰弱,这是匈奴复国的大好时机。

得知此消息的刘渊很冷静,他嘱咐呼延攸回去告诉匈奴五部做好准备,并积极联系周边的胡人,表面上宣称响应司马颖,实际上却是要图谋叛变。

但刘渊表面上还是对成都王司马颖恭恭敬敬,唯唯诺诺。仿佛在他身上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。

王浚联合了司马腾,带来了凶悍的鲜卑、乌桓骑兵,前来攻打司马颖。此时,刘渊的机会来了。

谋士卢志在详细讲完了刘渊的生平经历后,对司马颖说道:“王爷一定不能让刘渊前往并州,一旦他回到了那里,他必定勾结匈奴五部造反!”

但司马颖却有不同的看法:“如果你所讲的都是真的,那他为什么不跟呼延攸一起偷偷地逃走呢?现在形势危急,如果刘渊真的能够从并州借来匈奴骑兵,那我们就有希望跟王浚抗衡了。”

谋士卢志说道:“王爷,刘渊这个人还是要防备一下。”

司马颖则有自己的判断:“刘渊已经五十多岁了,另外匈奴五部顶多两万之众,他想要以此为基业与我大晋相抗争,这是不可能的。”

谋士卢志再次劝谏道:“刘渊终非池中物,一旦让他去了并州,就像猛虎归山,蛟龙入海。殿下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能够掌控他了!”

司马颖不听。他任命刘渊为北单于、参丞相事。他觉得像刘渊这样文武出众的豪杰,怎么可能会是乱臣贼子呢?可是司马颖似乎忘了,所谓的英雄和奸雄往往只有一线之隔。

刘渊再次请求回到并州招募五部匈奴,成都王司马颖同意了。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,数年后,刘渊将会把西晋王朝搅得天翻地覆,并把中原的汉人带进万劫不复的深渊。

司马颖没有识人之明,他把这个地狱的恶魔给放了出来。而刘渊将会开启夷狄乱华的黑暗时代。

当刘渊骑着马飞奔出邺城的时候,西晋王朝的丧钟就已经敲响了。

捧场
举报

扫一扫· 手机接着看

公交地铁随意阅读,新用户享超额福利

扫一扫,手机接着读
按“键盘左键←”返回上一章 按“键盘右键→”进入下一章 按“空格键”向下滚动
章节评论段评
0/300
发表
    查看全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