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纵横女生网脑洞星球 排行书库完本
下载APP
手机版
扫码下载APP
扫码下载
公众号
扫码关注公众号
公众号
新用户立享免费阅读
    大家都在搜
书籍2457666
书籍2457666
连载中 都市 学生 逆袭 脑洞 中短篇 青春
1 总点击
0 总推荐
0 周推荐
1.3 万字数
最新章节:初绽锋芒
2025-06-29 14:45:04
立即阅读 加入书架
手机扫码阅读
新路口
1

作品总数

1.3

累计字数

0

本月更新

新人登场,觉得还行的话留个赞吧
关注
高一新生林晓带着倒数的成绩,被分进了年级闻名的“泥潭班”——高一(7)班。这里成绩垫底,却卧虎藏龙:个性张扬的“刺头”、沉默的艺术天才、执行力超强的“行动派.而他们的班主任郑启明,一个笃信美式教育理念的理想主义者,成了风
暴的中心。
在分数至上的高压环境中,郑老师推行小
组合作、项目实践、重视表达与个性发展
的教学方式,无异于异端。林晓,这个成
绩平平却深谙人际之道的“润滑剂”亲历着
内外交困:对外,是其他班级的嘲讽、家
长的激烈反对、校方的质疑施压;对内是这群“问题学生”的个性碰撞与自我怀疑。
当冰冷的成绩单带来更猛烈的风暴时,陈
默和7班同学被迫背水一战。他们决定用 
场至关重要的非学科竞赛,证明郑老师的
坚持并非徒劳-一他们要向所有人宣告:分
数之外,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,找到
了另一种定义“尖子”的可能。
尘埃落定,初入“泥潭”

林晓拿到高一(7)班的分班通知,心头一沉。父母强颜欢笑的安慰、邻居家孩子进入“火箭班”的喧嚣、学校公告栏上高一年级各班中考均分排名——7班赫然垫底,所有信息都像冰冷的标签,将这个班级定义为“泥潭”。开学报道日,校园里充斥着对“重点班”、“实验班”的讨论和对“七班”的隐晦同情或轻蔑。林晓带着复杂的心情走向高一(7)班的教室。

林晓清晰记得父母看到分班结果时,母亲瞬间黯淡的眼神和父亲那句干涩的“是金子总会发光”。他/她内心自嘲:“我大概连铁矿石都算不上。

公告栏前,两个穿着“火箭班”校服的学生指着7班的均分嗤笑:“这分数,闭着眼考都能比他们高吧?”林晓默默走过,感觉那目光像针一样扎在背上。

走廊里,其他班的班主任在叮嘱学生“新学期新气象,力争上游”,而经过7班门口时,他们的脚步似乎都加快了些,眼神掠过教室门牌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。

林晓踏进7班教室的第一印象:喧闹。没有整齐的预习,没有低声的交流,几个男生在教室后面追逐打闹,几个女生聚在一起热烈讨论着某部新剧,角落里的苏瑾安静地缩在座位上画画,吴超则完全沉浸在手中的一本厚厚的编程书里。桌椅摆放随意,地面有零星纸屑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序的、近乎自暴自弃的活力。林晓的心沉得更深了,这“泥潭”比他想象的更浑浊。

“这就是我未来三年的‘家’了?一个被所有人认定是失败者聚集地的地方。我能在这里找到什么?不被淹没就不错了吧?”林晓习惯性地开始观察每个人的表情和互动模式,这是他感到不安时的本能反应——试图理解环境,寻找可能的“安全点”。

林晓找了个靠窗的中间位置坐下,继续观察。陆续有学生进来,大部分都带着或无所谓、或沮丧、或刻意张扬的表情。一个瘦小的女生怯生生地进来,想找个空位,却被一个追逐打闹的男生不小心撞了一下,书本散落一地。她慌乱地蹲下去捡,脸涨得通红,周围只有短暂的安静,随即又恢复了喧闹,没人主动帮忙。雷骏瞥了一眼,皱了皱眉,但没动。林晓犹豫了一下,正要起身,一个身影快步走了进来。

赵小雅被撞倒时,她怀里的笔记本滑出来,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工整但显然被反复涂改的笔记,扉页上用娟秀的字写着“一定要加油!”,旁边却有几个被泪水晕开的墨点。这一幕刺痛了林晓。

雷骏当时的反应:他正和同伴说笑,看到赵小雅摔倒,笑声戛然而止,脸上闪过一丝不自在,但他环顾了一下喧闹的教室,似乎觉得自己去帮忙会显得“不合群”或“多管闲事”,最终只是挪开了视线,用更大的嗓门继续和同伴说话来掩饰。有的同学看了一眼就转回头,有的带着点看热闹的笑意,苏瑾停下了画笔,担忧地看着,但身体没动;吴超完全没抬头。班级的冷漠和疏离感在这一刻暴露无遗。

就在林晓决定起身时,门口出现的身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——郑启明。他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穿着刻板的西装,而是一件质地舒适的浅蓝色衬衫,袖子随意卷到手肘,深色休闲裤,背着个半旧的帆布包。他步伐轻快,脸上带着温和但绝非讨好的笑意。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眼神,扫过教室时,没有常见的审视、责备或无奈,而是一种平静的、带着探究兴趣的目光,仿佛在打量一群独特的宝藏。

他径直走向蹲在地上的赵小雅,没有丝毫犹豫,也蹲了下来,一边帮她捡书,一边用不高但清晰的声音说:“同学,没事吧?开学第一天就收到这么热烈的‘欢迎仪式’?”语气轻松,带着一丝调侃,瞬间缓解了赵小雅的窘迫。他顺手捡起那本写满“加油”的笔记本,轻轻拂去灰尘,递还给赵小雅,目光在她扉页的字迹上停留了一秒,眼神温和而认真:“字很漂亮,笔记也很用心。新起点,一起加油。”赵小雅愣住了,接过本子,眼眶更红了,但这次不是因为难堪,而是因为一种被看见、被尊重的触动。整个教室不知何时安静了下来。

郑启明走上讲台,没有立刻强调纪律或分数。他放下帆布包,环视全班,脸上笑容不变。“同学们好,我是郑启明,未来三年,是你们的班主任,也是你们的伙伴、向导,或者,你们可以叫我老郑。”轻松的开场让紧绷的气氛稍缓。“开学第一天,我们不急着立规矩、讲排名。我想先认识你们——不是作为学号、分数,而是作为一个个鲜活、独特的人”

郑启明拿出一个名单,但没有按学号念。“我们来玩个游戏,或者叫‘自我介绍2.0版’。除了名字,请告诉我两件事:第一,你觉得自己最擅长什么?或者对什么领域最着迷?第二,你希望在高中三年里,除了课本知识,还想学到些什么?学会解决什么问题?或者,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?”他补充道,“‘擅长’可以很广泛,比如特别会讲笑话、特别会照顾小动物、特别会修东西、特别会观察人、特别能坚持跑步…都算!‘想学什么’也可以天马行空,只要是你内心真实的渴望。”

全班愕然。习惯了被问“上次考试多少分”、“目标大学是哪所”的学生们,对这种问题完全没准备。雷骏挑了挑眉,一脸“这老师真怪”的表情;苏瑾把头埋得更低了,手指紧张地绞在一起;吴超难得地抬起头,推了推眼镜,眼中闪过一丝好奇;赵小雅则茫然地看着老师,似乎在努力理解“想成为什么样的人”这个问题;林晓则心中一动,敏锐地捕捉到郑启明话语中的核心——关注个体价值与发展。

郑启明耐心地等待,眼神充满鼓励:“没关系,想到什么说什么,没有标准答案。就从…嗯,那位刚才帮同学捡书的同学开始吧?”他笑着看向林晓。

林晓没想到第一个被点名,心猛地一跳。他迅速整理思绪。“大家好,我叫林晓。最擅长…嗯,可能是观察吧。比如刚才教室里大家的状态,我大概能感觉到一些…氛围?”他斟酌着用词,避免显得窥探。“至于想学什么…我希望…能学会在混乱中找到秩序,或者…在别人觉得是‘泥潭’的地方,发现一些…不一样的东西?还想学会更勇敢地表达自己吧。”他说完,感觉脸上有点热。这个回答既诚实又模糊,包含了观察者的本能和对自我突破的期待。

郑启明眼睛一亮,点点头:“观察力是理解世界、理解他人非常重要的能力!‘在泥潭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’,这个想法本身就很有勇气!谢谢林晓开了个好头。”他转向下一位。这个肯定让林晓心中涌起一丝暖流。

自我介绍继续进行。轮到雷骏,他大大咧咧站起来,声音洪亮:“雷骏!最擅长?打架算不算?哦,还有打篮球!带着兄弟们赢球!”他身边几个男生哄笑附和。“想学什么?学怎么让那些看不起我们的人闭嘴!学点真本事呗,别整天就知道念经!”话语带着明显的挑衅和对现状的不满。

郑启明没有立刻纠正“打架”的说法,而是问:“篮球是团队运动,赢球需要领导力、策略和信任。你说‘带着兄弟们赢球’,这很了不起。让看不起的人闭嘴,靠什么?靠拳头还是靠实力证明自己?你觉得哪种更有说服力,更能持久?”他语气平和,把“打架”引导向“领导力”和“证明方式”的讨论。

雷骏愣了一下,显然没想到老师这么问。他梗着脖子:“当然是实力!拳头…那是最后没办法!”

“好!期待看到你在球场上和未来用实力证明的时刻。”郑启明微笑点头,记下了什么。他没有纠缠于“打架”二字,而是肯定了“实力证明”的目标,并埋下了引导的种子。

轮到苏瑾时,她站起来,低着头,声音细若蚊呐:“…苏瑾…我…没有特别擅长的…想学…想安静地画画…”后面几乎听不清。

郑启明没有催促,温和地说:“苏瑾,画画是非常棒的表达方式。安静地投入创作,也是一种强大的专注力。希望以后有机会欣赏你的画作。”他注意到她一直紧紧抓着素描本边缘的手指微微放松了一些。

吴超的发言简短生硬:“吴超。擅长…电脑。想学…更深的编程,还有…怎么让机器人动得更好。”郑启明回应:“科技改变世界,欢迎你随时和我探讨技术问题!”

赵小雅站起来,紧张得声音发颤:“赵…赵小雅。我…我擅长…认真听课?想学…想把成绩提上去…考上大学…”这是最“主流”也最符合传统期望的回答,但在7班的语境下,显得格外单薄和充满压力。

郑启明看着她,认真地说:“认真是非常宝贵的品质,是成功的基石。提高成绩是目标之一,但别忘了,学习过程中培养的能力,比如坚持、方法、抗压,同样重要,甚至更重要。我们一起努力。”他特意强调了“过程”和“能力”。

自我介绍进行到一半,教室后门被推开。年级组长李主任——严肃刻板、以抓升学率闻名的中年女教师,板着脸站在门口。她锐利的目光扫过教室,看到讲台上的郑启明和正在进行的不寻常的自我介绍,眉头紧锁。

教室瞬间安静下来,空气仿佛凝固了。学生们感受到一种自上而下的压迫感。李主任没说话,只是用眼神示意郑启明出来一下。

郑启明对同学们说了句“大家继续,自由聊聊彼此的兴趣”,便走出教室,轻轻带上门。

门虽然关着,但李主任刻意提高的、带着不满和训诫意味的声音还是断断续续传了进来:“…郑老师!开学第一天!纪律呢?…看看这班级氛围!…别的班都在讲规范、讲目标、讲中考成绩差距!…你在干什么?…搞什么特长爱好座谈会?…这是高中!…不是兴趣班!…7班什么底子你不知道?…时间就是分数!…抓紧每一分钟补差才是正道!…搞这些虚头巴脑的…校长信任你海归背景…不是让你来搞实验的!…带不好这个班…后果你清楚!…”

教室里的学生听得清清楚楚。雷骏脸色阴沉,拳头攥紧,感觉被羞辱;苏瑾把头埋进臂弯;赵小雅脸色苍白,身体微微发抖;吴超烦躁地翻着书页;林晓的心也揪紧了,他注意到好几个同学眼中刚刚被郑启明点燃的微小光芒,瞬间黯淡下去,取而代之的是熟悉的麻木、愤怒或自卑。李主任的话像一盆冰水,精准地浇在了这个刚刚试图探出一点新芽的班级头上,再次强化了“你们是差生,不配谈兴趣,只配埋头补差”的标签。

“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吗?郑老师的理想,在冰冷的分数和偏见面前,这么不堪一击?”林晓看到雷骏眼中压抑的怒火,知道这随时可能爆发成新的冲突。

几分钟后,郑启明回到教室。他脸上依然带着平静的微笑,但林晓敏锐地捕捉到他眼神深处的一丝疲惫和坚定。他走到讲台前,没有解释刚才发生了什么,而是看着全班同学,声音沉稳有力:“刚才我们被打断了。现在,继续认识彼此。记住,了解自己是走向强大的第一步。你们每个人刚才分享的东西,无论大小,都独一无二,都值得被尊重。”

他没有反驳李主任,也没有抱怨,而是用行动重申了自己的理念。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。

他看向雷骏:“雷骏,你刚才说想学真本事,让看不起的人闭嘴。很好。但真本事需要时间打磨,也需要平台展示。也许,我们可以一起想想,在这个班级里,你能做些什么来锻炼你的领导力?不仅仅是球场上的。”这是在给雷骏一个建设性的出口。

他转向低着头的同学们:“李主任的话,大家可能听到了。压力、质疑,甚至偏见,这就是我们高一(7)班面临的现实环境的一部分。逃避没用,抱怨也没用。我们能做的,就是向内看,找到自己真正的力量;向外看,证明我们并非只有单一的价值标准。这很难,但值得尝试。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试试看吗?”话语坦诚,直面压力,同时提出挑战和邀请。

教室一片沉默,但气氛变了。不再是之前的麻木或喧闹,而是一种沉甸甸的思考。雷骏紧握的拳头慢慢松开了,他盯着郑启明,眼神复杂,有怀疑,也有一丝被理解的触动。苏瑾悄悄抬起了头。赵小雅努力挺直了背。林晓感到一种奇异的凝聚力在无声中滋生,尽管还很微弱。

林晓知道,此刻需要一点润滑。他深吸一口气,轻声开口:“郑老师,我觉得…了解大家的特长挺好的。比如我知道吴超电脑厉害,以后我电脑坏了可能就找他救命了。”声音不大,却足够让所有人听到。他试图用轻松的方式打破沉默,将话题拉回“特长”的正面意义。

吴超闻言,推了推眼镜,嘴角似乎极轻微地向上扯了一下。雷骏哼了一声:“他那技术,修电脑?搞不好给你整报废了!”但语气已不像之前那么冲。一句小小的调侃,像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,荡开了些许涟漪。郑启明赞许地看了林晓一眼。

继续阅读
纵横月票
新书月票
更多
捧场月票推荐票
账户余额 ? 个纵横币
    目前剩余月票 ?
    • 1 张月票
    • 剩余全部月票
    • 自定义
    目前剩余推荐票 ?
    • 1 张推荐票
    • 剩余全部推荐票
    • 自定义
    下载APP
    新用户免费畅读7天
    扫码下载
    下载 纵横小说APP 阅读
    意见反馈
    繁简切换
    客服
    顶部